English

艺术仅有真实是不够的

1999-06-17 来源:光明日报 李春利 我有话说

近年来,许多以真人真事为题材的影视作品的大量出现,说明了“真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的不断提高。然而当这些作品流入市场之后可怜的票房又让许多艺术家们困惑不解,难道拿真东西出来,观众还不买帐吗?我们把那些曾令人涕泗交流的报刊上的文字和更为形象的影视作品中活生生的人和事作对比,不难发现,艺术仅有真实是不够的,它必须把真实的东西转化成为美好的形象。这话听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前不久,有一部反映孤儿院生活的电影,影片的故事非常感人,用的也是演技派明星,可是观众却在影片放映之中纷纷离席,究其原因,他们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他们不忍看到那些畸形儿童的被摄影机拍得十分逼真的残疾肢体,结果不难想象,尽管电影策划者们使出浑身解数推销这种“真实”,票房还是惨败。还有几部描写身患绝症却自强不息的精神完人的电影也让观众敬而远之,原因其实很简单,这样的人虽然精神可嘉,但绝不是生活里的大多数,而更多的人是肌体健康的,所以对这些精神完人的过分真实的描述,反而让人觉得不真实。更有一些电影为了突出细节的真实不惜让观众直面暴力和血腥。但是残酷的真实反而让观众的情绪由刺激转为抵触,最终拒绝,所以这样的真实也就失去了它的意义。

由此可见,艺术仅有真实是不够的,真实的东西一定要转化成为美好的东西,人们才会接受,所以在艺术里真实只是成功的一部分,关键在于如何将这一部分转化成为美好的永恒。人们宁愿相信好莱坞制造的诸多王子和灰姑娘的故事,也宁愿相信《泰坦尼克号》式的沉船时刻所升华的精神境界,宁愿相信戏曲舞台上几个程式化的动作代表的路途遥遥,千军万马……在一种特定的情绪里甚至没有人追究细节的真实,因为真实的东西已经在剧情里升华为美好的人性,于是人们更愿意相信美好,相信希望。

近年来,一大批纪实之作纷纷涌现,这无疑是令人欣喜的景象,但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家的镜头应该对准怎样的真实,破瓦寒窑、陈规陋习在个别地方也存在真实,但更多的真实应该是生活里最常见的、最感人的、最美好的真实。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